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取得新认识

作者:梁宏达 发布时间:2025-05-19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能源与深地探测研究团队在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方面取得新认识,该成果以“Mesozoic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effect revealed by 3-D magnetotelluric imaging in the southeastern Great Xing'an Range, Northeast China”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GSA Bulletin》。

该成果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计算获得了大兴安岭东南段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取得了如下认识:大兴安岭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存在近南北向的高导异常带,反映了一种岩石圈尺度的伸展构造,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诱发的区域性地幔流有关;研究区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与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南北向的电性异常带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可能是未来重要的找矿有利区。

该研究受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图1 研究区三维反演结果水平切片图

图2 大兴安岭东南段深部动力学过程卡通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