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科院物化探所承担的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铜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在北京通过专家组验收,并入选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优秀成果。
项目核心任务目标是通过对典型矿区进行地球化学特征调查和预测示范,研究元素富集贫化规律,筛选构成控矿异常结构模型指标,开展深部矿体预测异常结构模型及方法技术研究,建立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勘查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围绕核心目标,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
一是通过对矿床中元素富集贫化特征规律、异常分布状况等的研究,发现在热液成因有色金属成矿系统中,存在着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既有微量元素,也有常量元素,甚至还有同位素;既有成矿元素、成矿伴生元素,又有矿化剂元素;既有亲石分散元素、稀有元素,还有稀土元素;既有正异常,又有负异常,丰富了成矿信息,拓展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类型。二是通过系统梳理、集成、概括上述不同属性异常的成矿指示作用,创新性地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勘查应用基础理论-多维异常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构建出试验矿床矿致异常结构模式,以异常结构模型为核心,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方法。三是利用异常结构模式,对6个试验、示范矿床深部成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使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矿区矿产资源勘查需求。四是研发出三维异常结构模型及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地球化学异常结构建模和可视化分析。
在建立多维异常体系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项目组实现了两个方面技术创新:一是利用元素负异常界定热液成矿系统边界;二是利用硫异常判断深部成矿前景。项目矿区试验案例不仅证实了多维异常体系理论的有效性、实用性,还在深部矿体预测中直接发挥了作用。
此外,以本项目为依托,培养研究生3名;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2篇。